足球確實是第一大運動,但它掙錢嗎?從盈利的角度上講,足球確實并不是一樁好生意。王健林也坦言,如果有人現在說投資足球可以掙錢,那這人很有可能就是個騙子。
王健林談足球的“生意經”
投資足球并大獲成功的許家印曾算過一筆賬:恒大紅色的球衣和驕人戰績,給企業換來了巨大的傳播效應和影響力,性價比之高,遠超靠各類廣告燒錢。
據悉,萬達通過各種方式的投資,不遺余力地推動中國足球向高水平聯賽學習。在和馬德里競技等幾家球隊的合作中,萬達已經累計送120多個小球員去西班牙參加訓練,且每年增加30個人。這需要萬達每年花七八百萬歐元,隨著時間的推移,開支還會進一步增加。
不久前,萬達先以5000萬歐元收購了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%的股權,又花6.82億歐元收購了和盈方體育68.2%的股權,強勢回歸到這項世界第一大運動的懷抱。
“1992年我就出國考察過足球,還能有比我更早的嗎?回國之后1993年我就搞了第一個俱樂部,那時候甚至還沒有全國的足球聯賽。”王健林對于自己在足球領域的資歷非常自信,他告訴《英才》記者,歐洲的十幾家頂級俱樂部,他都有過實地的參觀和考察,對于俱樂部和聯賽的運營、盈利情況都有深入的了解。
他認為,一般企業參與到足球產業中來,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知名度需求。目前,全世界知名的俱樂部一共有幾十家,歐洲的一些豪門俱樂部更是人盡皆知。這些俱樂部的總資產和世界500強企業相比,可以說是天差地別,但在知名度方面卻絲毫不落下風,具備極大的傳播效應和關注度。
從收購盈方體育的過程,也可以看出足球運動在全球范圍內極高的關注度和傳播力。十億歐元的投資額,還比不上國內一座萬達廣場的投入,但是卻吸引了全世界范圍內9000多家媒體的報道,從平面的到網絡的,“關注度極高,一應俱全”,王健林感嘆。
但是,面對虧損怎么辦?王健林表示,即便面對虧損,也要在這個時間點加大對足球產業的投資,因為這和整個產業在政策層面的調整密不可分:如今在中國,足球已經被賦予了一項新的使命,成為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