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明珠“小米美的小偷論”遭貝昂反炮轟 到底誰才是專利財主?
對于近期小米科技與美的集團的合作,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發表了“兩個騙子的合作”的言論,直指美的集團和小米手機竊取他人的發明專利。話音未落,貝昂空氣凈化器的創始人就高調站出來反炮轟董明珠,指責格力利用合作之名搶奪其凈化器專利。
融資上市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分析認為,專利不僅是企業的巨大成長性動力,更是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開展融資上市活動的重要門檻。一旦企業缺乏足夠的專利支撐,或者持續不斷面臨專利訴訟,不僅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遭受考驗,更會成為融資上市的攔路虎。
尤其是在專利法制化建設日趨完善的未來,專利問題將直接影響一家企業的成敗,而擁有專利的企業,無疑是最大的財主,例如美國高通。
高通旗下有QTL、QTI兩家公司。QTL負責專利授權,QTI負責芯片研發,兩家公司相互獨立。以下高通均指代QTL。高通專利費之所以貴,在于它按產品最終零售價來按比例收取專利費。業內的原廠專利授權,一般是在芯片上收費,比如ARM會以1-2%的處理器售價抽成。而高通則是跳過處理器,直接在成品階段抽成,比例大概為4-6%。打個比方,一顆處理器10美元,一臺手機200美元,這時ARM最高能賺0.2美元,高通最高能賺12美元。
基本上來說,你在國內買了一臺iPhone 6 Plus 64GB國行版,除了1600+人民幣的“國行稅”外,還得給300+人民幣的“高通稅”,以及A8處理器售價0.5%的ARM稅(A8采用的是ARM POP授權形式,抽成比例較低)。
手機領域的專利費如此之高,難怪中國手機廠商借各種理由逃避高通的專利費。這也是為什么高通在最新Q4財報會議上表示:“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要么不支付專利費,要么就是虛報(少報)手機出貨數量。”
在貝昂創始人發給鈦媒體的公開信中寫道,董明珠炮轟小米偷竊,同時宣傳“自己研發“的無耗材凈化技術,“格力從來不偷”,這句話一點兒也不錯,因為這種行為不叫“偷“,而是叫做”搶“。
公開性還坦言:小米畢竟在發布會上還提了“巴慕達“的名字。小米至少沒有騙取巴慕達的所有技術資料。沒有讓巴慕達花兩年時間人力物力幫他們開發出產品,然后一腳踢開,說自己“掌握核心科技”。如此得來“核心技術”,是在“中國創造”還是在扼殺“中國創造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