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 年,《時代》雜志將物聯網列為年度最佳創新之一,并肯定 Cisco 和 Sun 組建的 IP for Smart Objects (IPSO) 聯盟是劃時代的里程碑。
2014 年,Gartner 表示按針對新興技術的加德納技術成熟度曲線 (Gartner Hype Cycle) ,物聯網已進入頂峰,并預計該項技術在 5 到 10 年內將進入穩定發展階段,即其實際實施將成為主流。
2016 年 1 月在美國拉斯維 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產品技術展上,Amazon Echo 作為一項突破性技術獲得廣泛認可,數十家企業宣布計劃集成該項技術以提供家居和汽車服務。 3諸多行業取得顯著進步,包括建筑自動化、交通、醫療和能源。 據 IOT Analytics 的統計,最主要的 四種應用有: 智能家居、可穿戴設備、智慧城市和智能電網。
從目前的物聯網生態系統發展情況來看,不久的將來會是什么樣?
各種服務圍繞物聯網快速涌現,單個設備將不再是焦點。 市場上出現了大量支持物聯網的設備,向萬物互聯的轉型趨勢正愈加明顯。 在一個 85% 的設備都無法連接到互聯網中或無法分享數據的環境中,互操作性是關鍵。除此之外,與之同等重要的另一個挑戰即是捕獲、分析和利用物聯網實施 生成的海量數據4。
互聯汽車正快速普及,并集成了諸多新型服務,例如保險遠程信息處理中所提供的服務,這些服務通過為保險公司提供您的駕駛行為和行車數 據,可降低您的保險費率并提供其他優勢。 行車數據可轉換為實實在在的助益,如有關維護服務何時到期的提醒、有關駕駛行為的反饋(可提高安全性和 經濟性)、遠程診斷、事故重建、新手駕車教練以及其他類似的服務。
現在,借助物聯網解決方案,實用的建筑物自動化解決方案不再局限于大型企業,也開始向中小型企業普及。 借助互聯的傳感器、智能恒 溫器、制動器和控制系統,暖氣、通風設備和空調可以實現更加高效的監控——在許多場景中只需通過一個控制門戶。 建筑物內的能耗可通過 模式識別和趨勢分析進行分析并得到降低。 安全性管理可通過實時遠程監控、運動傳感器和自動化報警配置的結合使用而有效執行。 上述多種系統可使 用智能手表、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和傳統 PC 進行監督或控制。